close

益利輪船公司欠費輪船被扣滯菲案





細部資訊
全宗號:     020
全宗名:     外交部
典藏地點:     國史館新店辦公室
史料類型:     文件史料
入藏登錄號:     020000030833A
典藏號:     020-010706-0006
卷名:     益利輪船公司欠費輪船被扣滯菲案
內容描述:     外交部、交通部、駐馬尼拉辦事處、中華海員總工會、船員外僱輔導委員會關於益利輪船公司積欠港埠費致所屬三輪船被扣滯菲及船員遭欠薪多月陳情書等相關往來函電
日期:     1984/07/24~1985/01/17
人名資訊:     
人名/職銜/時碼/(張次)
鄧文龍,尤芳琦,許文華,黎京志,劉宗翰,殷楠,卓中吉,劉文森,陳守山,連戰,董孝誼,王力,鄭介民,蔣彥士,陳杉林,徐永浩,程逸欽,許志堅,沈濤,方立分,黃渝生,許長亨,湯世榮,余啟一,陳金標,王明訓,仲維中
地名資訊:     馬尼拉(菲律賓)
關鍵詞:     太平洋經濟文化中心駐馬尼拉辦事處,船長公會
原移轉機關卷名:     益利公司案
原移轉機關檔號:     044.4
數量(頁/張/片/捲/卷):     132
數位化狀況:     已數位化
數位物件
首頁(圖檔名稱):     020-010706-0006-0001a
頁數:     132
數位物件格式:     T+J
載體格式:     DVD
光碟/磁帶編號     tiff檔:     05142,05143
jpg檔:     0069
縮影狀況:     未縮影
入藏     來源:     外交部
取得方式:     移轉
入藏日期:     2004/01/28
權利狀態:     不受著作權保護
史料保存狀況:     良好
語文:     中文,英文
版本:     原件

http://weba.drnh.gov.tw/front/showDetailArrange.jspx?id=40288149207e5a6a0120844f0f9f0575&synlist

-------------------------------
     裁判字號:
   
74年台上字第148號
案由摘要:
   
損害賠償
裁判日期:
   
民國 74 年 01 月 18 日
資料來源:
   
最高法院民刑事裁判選輯 第 6 卷 1 期 1 頁
相關法條:
   
民法 第 1 條  ( 71.01.04 )
保險法 第 53 條  ( 63.11.30 )
保險法 第 53 條  ( 81.04.20 )
要旨:
   

被上訴人係代位受貨人,憑載貨證券向運送人之上訴人行使權利,受貨人
與運送人均為中國人,即應適用中國法,不能因託運人為美商,載貨證券
亦在美國簽發,而認應適用美國法。

 

    上  訴  人  益利輪船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許文華
    訴訟代理人  徐傑律師
    被上訴人    華僑產物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益茂
    訴訟代理人  甘其綬律師
右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七十三年十月一日台灣高等法院
第二審更審判決(七十三年度上更(一)字第四七四號),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左

    主文
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由
本件被上訴人主張,伊承保國豐、泰成、洽發等麵粉廠商自美國進口之小麥一批,該
批小麥交由上訴人所屬興利輪承運。詎於民國七十一年七月十一日,在台中港卸貨時
,因該輪第四貨艙出貨口止水閥未栓緊,致壓艙海水漏入,造成該艙內白麥九百餘公
噸水損,共受損新台幣三百八十九萬三千四百五十七元五角。伊已依約賠償被保險人
,扣除委付部分賣得一百二十六萬零一百四十二元二角,伊得代位請求上訴人賠償二
百六十三萬三千三百十五元三角等情,求為命上訴人附加法定利息如數給付之判決。
上訴人則以興利輪並非伊所有,伊僅為該輪所有人賴商太平洋國際海商公司(下稱太
平洋公司)所有,且載貨證券係由美國法人益利航運代理(西岸)公司代理船長簽發
,伊不負賠償責任等詞,資為抗辯。
原審依審理之結果,以被上訴人主張之前開事實,業據提出保險契約、載貨證券、公
證書、收受賠償金同意代位書等件為證。載貨證券所載仲裁條款,並非雙方所訂,不
能認為仲裁契約,本件爭議自無先經仲裁之必要。被上訴人係代位受貨人,憑載貨證
券向運送人之上訴人行使權利,受貨人與運送人均為中國人,即應適用中國法,不能
因託運人為美商,載貨證券亦在美國簽發,而認應適用美國法。上訴人係以自己名義
訂立傭船契約,並記載其為船舶所有人,運費於載貨證券簽發時全部預付,有該契約
可稽。上訴人並非代理賴商太平洋公司訂立傭船契約,其為前開小麥之運送人,堪予
認定,載貨證券係益利航運代理(西岸)公司代理上訴人簽發,亦有該證券足憑。依
前開公證書記載,上訴人對貨物之裝卸保管,不無疏失,就白麥之水損,自應負賠償
之責。被上訴人於依保險契約理賠被保險人後,代位請求上訴人賠償扣除委付部分賣
得價金後之二百六十三萬三千三百十五元三角,及其法定利息,即屬正當。復說明上
訴人其餘抗辯均不足採之意見,爰維持第一審所為命上訴人給付之判決,駁回其上訴
,於法並無不合。上訴論旨,仍執前詞指摘原判決欠當,聲明廢棄,非有理由。
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四百八十一條,第四百四十九條第一
項及第七十八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七十四      年      元    月    十八    日

 


==========================
百年海運從烏有到勃發
2010-05-24 工商時報 【張佩芬】


台灣在日據時代,民間完全沒有發展海運業的空間,即使是光復後,海運業務也集中在包括接收7家日商公司資產而成立的台灣航業公司,以及隨政府播遷來台的招商局、大陸民間業者合資設立的復興航業公司、董浩雲創立的中國航運、許文華家族的益利輪船等少數公司。一直要到民國50年後,台灣本土航商才逐漸崛起;如今全球24大貨櫃船公司當中,台灣佔了4家,包括長榮、陽明、萬海與德翔;散裝船公司包括中航、裕民、台航、新興、中鋼運通、台灣海陸等都是國際知名企業,為小小的台灣打響國際知名度。

 日本據台 壟斷全島航運

 翻開台灣海運發展史,清光緒年間劉銘傳擔任台灣巡撫時,曾購置大型機帆船,穿梭往返海峽兩岸,並開闢南洋航線,以便商旅,當時英商太古公司也派有商船航行台灣與廣東福建線。

 到了甲午戰後,日本據台,日商開始擴張壟斷本島航運,其中,大阪商船株式會社除了獨占本省航運外,並深入中國長江內河。因日本對台灣實施殖民政策,台灣航運並無獨立自主可言,在光復前,台灣海運是由大阪商船、日本郵船、辰馬汽船、三井船舶、大連汽船、東亞海運、南日本汽船等7家輪船公司組織船舶運營會,以63艘、33.37萬噸,經營台灣-日本、歐洲、高馬及東台灣、沿海等不定期航線,基隆、高雄兩港業務因而日趨繁榮。

 二次大戰期間,日本7家船公司的船舶大半毀於砲火,或為了封鎖海港自沉於外港水域,國民政府接收台灣時,全省航運幾陷停頓,但當時島內有待遣之日僑,外有流落海南島的難胞,亟待遣返與接回,台灣與大陸間旅客與物資之交流等,都需要航運維持。因此,當時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交通處處長嚴家淦在民國34年11月派員接收7家日商公司資產,作為台灣航運事業重建之基礎,民國35年1月成立「台灣航業公司籌備處」,先利用僅存的機帆船維持省際航運,後全力撈修沉船,當年6月撈修的「台北輪」(原名大雅丸)及「台南輪」(原名鳥羽丸)先後竣工,7月1日成立台灣航業公司,後決定由國、省合營,11月召開創立大會,當時核定資本額為法幣1百億元,其中國營招商局佔4成,台灣省政府佔6成,以接收的日產估價計算折抵雙方資本。

 民國38年政府遷台後,帶來大陸的航業人才、技術與船隻,已故前中華民國引水人協會理事長楊璧如,在他「從事航運生涯五十年的回顧」中,談到民國17年國民政府北伐成功全國統一後,政府在南京召開全國航運會議,整理招商局並改為國營,另恢復吳淞商船專科學校培訓海運人才的過往,後來隨國民政府到台灣的海運專業,在台灣的商船公司、港口擔任要職,這批人為台灣海運播下種子,讓台灣的航運業繁衍出今天盛況。

 十大建設 加速海運發展

 民國50年代起台灣經濟逐漸起飛,蔣經國在民國61年出任行政院長後,推出10大建設,其中興建台中港與蘇澳港,讓台灣北、中、南港口為台灣經濟建立均衡發展的條件,更為台灣海運業創造蓬勃發展的環境。

 在台灣商船史創下最傲人成績的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就是在民國50年離開擔任船上大副的職務,與廖文良、朱向榮等友人合資設立新台海運,建立本土商船公司,民國57年張榮發設立長榮海運,只花了短短17年,長榮就晉升為全球最大貨櫃船公司。

 追隨國民政府從大陸來台灣的民間船公司,由董浩雲創辦的中國航運,成立於民國25年,37年在基隆設立分公司,39年正式在台灣立案設公司,曾經為台灣商船史創立多項第一,包括58年以中華民國第一艘國際客輪「東方麗華」號自基隆啟程做環球之旅、59年領先開闢全貨櫃定期航線、68年委託台灣國際造船公司前身中國造船公司建造全貨櫃船「中華貨櫃」號,為中船奠定自建貨櫃船的能力基礎。

 兩岸大三通 航運現生機

 國營的招商局因為早年商船在香港曾經發生船員投共事件,加上大陸的招商局仍然存在,形成鬧雙胞狀態,因此在我國退出聯合國的次年,即民國61年,招商局轉投資成立陽明海運,84年招商局併入陽明,85年陽明股票上市完成民營化。如今陽明擁有全球排名16的貨櫃船隊,還有散裝船公司光明海運,在全球主要港口擁有專用碼頭,還有自己的拖車公司、物流公司等,確實做到「揚名國際」,沒讓政府丟臉。

 而在兩岸海運往來的突破上,因國共對立而相隔48年之後,在民國86年4月19日有了第一次接觸,台灣官方提出的境外航運中心構想,在這一天實現,廈門輪船總公司的「盛達輪」以對岸的兩岸試點直航名義,從廈門駛抵高雄,創下歷史性的通航紀錄。

 隨後兩岸陸續推出兩岸三地間接定期航線、國際航線船隻順路灣靠兩岸港口、小三通等業務,但一直到政黨再度輪替後的97年12月15日,兩岸大三通才真正實現。雖然時間嫌晚,台灣的港口在大陸港口快速發展下,已經失去成為大陸貨最佳中轉港的機會,不過因為兩岸直航,有關航商因而增添不少業務,台灣港口也因而重現生機。


航運三傑 叱咤海上
在國內海運界都有3、40年工作資歷的前交通部航政司長吳榮貴、現任高雄港務局局長蕭丁訓、船長公會理事長姚忠義,談到對台灣海運發展最有貢獻的人物,推崇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擔任過19年高雄港務局局長的李連墀、及為台灣早期外銷市場闢建遠洋航線與貨櫃運輸的前中國航運公司創辦人董浩雲。

 吳榮貴指出,長榮王國的建立,是台灣經濟奇蹟的典範,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經營事業的獨到之處,從他在金融海嘯爆發時擁有的零造船訂單可以看出。

 1927年出生的張榮發,日據時代在南日本汽船株式會社基隆事務所從用務員做起,歷經船員、大副,在累計15年行船資歷後,與友人合設新台海運、中央海運,民國57年創立長榮海運,因為獨到的遠見,以全新建造,極具競爭力的貨櫃船隊,才花17年,就在民國74年晉升為全球最大貨櫃船公司。民國78年張榮發又籌設長榮航空,兩年後長榮航空開航,由海到空,是在國際上最具知名度的台灣航商。

 蕭丁訓指出,在港務界他最尊敬的就是李連墀,與民國同年的李連墀由海軍供應司令轉任高雄港務局局長,是最久任的局長,任期長達19年4個月,高雄港能夠長期位居全球第3大貨櫃港,他位居首功。

 高雄港二港口的開闢、貨櫃碼頭的興建、及過港隧道的通車,都是李連墀保證不花上級一毛錢補助款情形下才獲准興建,靠的是徵收0.25港工捐湊足的,高雄港的專用碼頭制度也是在他任內推動,不但綁住國際大航商,還讓航商為降低單位成本,不斷將鄰近國家貨載運到高雄港來轉運,建立高雄港的樞紐港地位。

 姚忠義認為在民國6、70年間,國內遠洋運輸最困難時,跟隨國民政府來台發展的董浩雲,同時也在香港發展海運事業,當時台灣發展外銷事業,仰賴外籍船公司提供運輸,遠洋航線更嚴重艙位不足,出口商為搶艙位,還要付給外國船公司業務員佣金,董浩雲創設的中國航運從散雜貨船到貨櫃運輸,除了闢建遠洋航線,與美商海陸運輸公司共同租用高雄港首座66號貨櫃碼頭,帶動台灣貨櫃運輸快速擴展。

 1912年出生的董浩雲經營的散裝船隊最高達到160餘艘,僱用8千多名船員,其中絕大多數是台灣船員,為台灣培養不少海運人才,如今由女婿彭蔭剛經營的中國航運,由兒子董建華與董建成前後接掌的香港東方海外貨櫃航運公司,依舊是台港航運業的翹楚。

航業興衰 一頁滄桑
民國50年後,台灣的海運業跟隨經濟發展速度快速興起,當時台灣的船運以運送外銷香蕉的冷藏船、自印尼等地進口木材的木材船,以及運送糖、肥料等大宗貨物的散雜貨船居多,60年初期,因為能源危機,中東國家飽賺外匯,採購能力特別強,快速拓展外銷事業的台灣,伴隨著是本土新興船公司的快速興起。

 當時經營中東線的船公司,花50萬美元買一艘舊船,一個航次就能賺回購船成本,當時被稱為台灣船王的大鵬海運就是這樣興起,先後竄起的還有長榮海運、嘉新航運、嘉聯海運、安興航運等,但是在業界一窩蜂投入後,中東線因為船舶過剩,市場殺價競爭,民國66與67年中東線爆發嚴重的船務糾紛,不少船東因為財務困難無法完成運務,船隻遭銀行扣押,最多曾經有超過50艘船貨糾紛都與台灣有關,中東商人一度揚言不向台灣採購貨物。

 為平息糾紛,當時交通部航政政司推出取保開航制度,要求航行中東的船隻須加入中華民國海外航務聯營總處中東定期航線組,並採取取保開航政策,船公司須繳交保證金才能經營中東航線。

 當時政府對海運採取保護措施,冷藏船組、木材船組會員船隻都是按照配額運貨,政府採購的大宗物料也都是採取所謂國貨國運政策。當時的香蕉大王陳查某,是冷藏船組的龍頭,木材船組主任委員是協榮航業董事長陳重光,擁有國內最大散裝船隊的益利輪船公司董事長許文華,則掌理商船聯營總處,三人都是當時叱咤風雲的人物。

 隨著海運市場的日益開放與貨載結構的改變,冷藏船組、木材船組如今都已瓦解,為數不多的外銷香蕉,現在改用貨櫃船冷藏櫃運輸,木材船僅剩下四維航運等少數公司還擁有該型專用船,中東定期航線組也已徒具形式。

 國際海運市場與物流內容快速的轉變,能夠存活下來的是能夠掌握變局快速轉型的公司,這些公司還有一個特色,就是透過建造新船的策略,提高市場競爭力,像長榮海運從中東線擴展到中南美、北美與歐洲,訂造全新貨櫃船;萬海航運從冷藏船轉到專營亞洲區間貨櫃定期航線;四維航運從木材船擴充到中小型散裝貨輪,掌握契機,適時轉型,才能永續發展,屹立不搖。

---------------------------------

企業最前線 新加坡掛牌風 侵蝕台股市場
分類:新加坡訊息
2008/08/27 21:58

〈今周刊〉企業最前線 新加坡掛牌風 侵蝕台股市場
見微知著。又有兩家績優公司,選擇到新加坡掛 牌,顯示在台灣股市掛牌的吸引力,已經愈來愈低了。在企業出走,資金流向海外後,另一場海外掛牌風潮逐漸興起,台灣的資本市場正在遭受劇烈的挑戰中。

這兩個月,又有兩家公司在新加坡證交所上市。一家是勇利航業,另一家是豪傑科技纖維;接下來,東森媒體科技也計畫在新加坡掛牌。這些現象說明了台灣股市魅力比不上新加坡股市?還是台灣政府行政力比不上新加坡政府?

企業選擇海外掛牌,各有不同的考量。各產業所面臨的利基不同,但從勇利航業與豪傑科技纖維的上市案來看,再度說明了一個現象,那就是台灣政府效率遠不如新加坡政府。

香港勇利航業控股公司與台灣益利輪船各自獨立,但負責人都是許志堅,航運界中高層人士無人不認識許志堅。豪傑則是全台最大的彈性纖維供應商,益利與豪傑都是老牌績優公司。

※為何選擇新加坡?

新加坡證券交易所去年來台推展業務時,豪傑第一 次接觸他們。當時,星國祭出各項優惠措施遊說豪傑,經過仔細評估,豪傑得到三個結論。首先,在台股掛牌,會歸類到紡織股,但台灣投資人對紡織股沒興趣;其 次,豪傑的下一步在拓展東南亞國協會員國,但台灣不可能加入東南亞國協,這將影響豪傑開拓市場;最後是新加坡上市沒有輔導期限,政府效率更讓人放心。

選擇港股會不會更好?「當然更好!」董事長陳至誠坦然地說。「不過,香港喜歡大公司,他們手上有一份優先名單,豪傑就算排三年都排不到,市場瞬息萬變,等排到香港掛牌,整個市場結構又不一樣了。」這說法凸顯了港股的熱度。

至於勇利輪船為何不選擇在台灣上市?董事長許志堅只是笑笑的說了兩個故事。

※台股不好,原因值得思索

第一個故事發生在三年前。當他去拜訪交通部某官員,沒想到受訪者在見面第一句話就劈頭問:「益利輪船還活著啊?」許志堅回憶,這位官員說話的樣子還真不像開玩笑。

另一個故事同樣發生在這三年。新加坡駐台代表每六個月,就拜訪益利一次。他們向許志堅推銷港口,解釋新加坡優惠政策,加上新加坡港務局也每年拜訪;這些用心,再對照台灣官員的離譜,高下立判。

近期,東森媒體科技也準備在新加坡掛牌上市。東森媒體集團總裁王令麟說,「本來去年要在香港上市,不過陸委會不同意(媒體屬於特許行業)。但沒辦法,有二 ○%的外資需要交代,給他們賣出獲利的機會,所以只好選擇新加坡。」

最早在新加坡上市的旺旺控股,當時因為國內申請上市程序複雜而放棄台灣。醫療紡織業美德醫公司,也是礙於法令規定才出走。美德醫的工廠在大陸,台灣美德醫總部被定位為純貿易公司。不過,同一個時間,新加坡已是國際化很深的國家了。

對台商來說,新加坡不見得是最好的選擇,但星國政府的用心卻能感動台資企業。台股不好的原因,或許從資優公司陸續出走台灣,遠赴新加坡掛牌上市,即可看出端倪。

---------------------------


航运巨子许志勤
2011年03月18日 16:19 定海新闻网 字体 【 大 中 小 】 打印

  许志勤(1933—),舟山定海城关人,是许廷佐先生的孙子,许文贵先生的儿子,1933年出生于上海。 1949年随父母去台湾,1952年赴美留学,1957年获路易斯安那州州立大学学士学位,1959年获堪萨斯州州立大学硕士学位,擅长远洋船的设计。 1959年学成返回,协助家族发展航海事业,1975年他接过父亲肩上的担子,执掌家族事业,成为香港和合轮船公司、台湾新兴航运公司、台湾中华商船职业学校、香港国际中华中转储运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并任香港船东协会执行委员、香港航业协会董事长等职。现为香港和合航业集团董事长。 1995年,被授予舟山市荣誉市民。

  祖辈精神激励一生

  许志勤出生在上海,童年少年时期在上海这个繁华的大都会度过。但受祖父、父亲的影响,对故乡舟山同样怀着深厚的感情。许志勤尊崇祖父,在许志勤的心目中,祖父许廷佐无疑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滩的一个传奇。祖父许廷佐(1882~1941),浙江定海人。幼年时靠寡母洗衣为生,10余岁从师习铜匠。稍长,离开舟山,只身闯荡上海,先在工厂学过翻砂,后在外商开办的饭店干过领班,数年辛劳薄有积蓄,娶周家塘女子周冬兰为妻。 1916年在百老汇路开设益利饭店。后创办益利汽水厂、益利缺罐头厂五金店、及益利拆船打捞公司。上世纪二十年代起,祖父涉足航运业,与同乡合股建造“舟山轮”,创办益利轮船公司,在江、浙、沪沿海城市间开辟了多条航线,成为当时上海航运界的新锐。为上海著名企业家。

  许廷佐可以说是三门县的开县鼻祖,民国18年(1929)上海总商会推荐许廷佐承办民国时的特区三门湾商港开发,他们以上海实业家的实力为后盾,拟就开发三门湾商埠计划书,决心将三门湾建设成集实业、贸易、港口、航空为一体的商埠。该计划得到民国政府批准。随后,许廷佐即在上海虹口百老汇74号设立三门湾辟埠公司。并首先在巡检司建造了益利码头、三门湾旅馆和商店等,开设益利轮班,并着手测量三门湾至义乌铁路线路。民国20年(1931)6月,许廷佐等上海实业界12人发起组织三门湾兴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办了渔盐、垦牧、砖瓦厂,招收股东。以许廷佐为代表的上海实业界的到来,使三门湾开发思路变得更为明晰,许廷佐在他向民国政府提交的开发三门湾的报告书中,第一次提出了建立三门县的主张,“以湾口之南田县迁移健跳,改为三门县以发展实业”。许廷佐说:“天台灵气锺于三门,自海上观之,宛若蓬莱仙岛,则烟台、青岛不能擅于前,澳门、香港且以形势褊狭而自卑矣。 ”民国29年(1940)6月14日,三门县获民国政府批准成立。上海等地来考察的民族资本家络绎不绝,附近工商者竞相迁居巡检司。三门湾辟埠计划正在实施中,不幸益利轮船在三门湾海上被海盗抢劫,严重影响了股东招收。三门湾开发虽受挫,但许廷佐开发的决心和毅力未减。民国21年(1932)春,他又组织考察团来健跳、蛇蟠、巡检司勘察。并邀请渔业专家朱元鼎教授和复旦等5所大学师生来三门湾考察。终因时局动荡,开埠计划未能实现。但他的胆魄,他的见识,他的爱国之心,对许廷佐后人的最好激励,影响了许志勤的一生。

  放弃梦想续写辉煌

  1949年大陆解放前夕,许家船只被国民党征用,少年许志勤随父母去了台湾,许文贵继承家业拓展海外航运事业,许家在台湾百名富豪排名中列96位。

  许志勤大学毕业后,曾经梦想做一个飞机制造工程师。但后来为了续写航海世家的辉煌,他放弃了梦想,执掌航运公司。 26岁那年,学机械制造的许志勤从美国堪萨斯州州立大学毕业获得硕士学位。许志勤因为学业优秀,美国一家航空公司相中了他,“造飞机”——一个很“诱人”的梦想开始在他火热的心头闪燃。正当他在飞机制造工程师的路上刚刚起步,父亲的来信一下改变了许志勤的人生轨迹。 1959年,身为航海世家传人的许文贵希望儿子回来打理家族事业。许志勤答应父亲“只试两年,不成功就接着在美国造飞机。 ”但这一“试”,就是大半辈子。许志勤接受父亲的安排从美国飞赴日本,为家族企业和合轮船公司开辟海外市场,在日本建立了东京协兴株式会社。上世纪八十年代,国际航运市场兴起巴拿马型散货船。这类船载货量大,船价稳定,且在国际市场上较易寻到租家,盈利丰厚。许志勤秉承家族稳健的经营理念,这二十多年来一直经营运作“海岬”型散货船,业界人士称,香港和合航业旗下的船队“成色最纯”,清一色是17-18万载重吨的“海岬”型散货船,总运力达到265万吨。几十年来,许志勤执掌的家族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香港和合轮船公司已成长为国际知名航业集团,新兴航运公司则是台湾颇具影响力的上市企业。 2005年12月,包括香港和合航业集团在内的港台两地七家国际知名的散货船东,几经酝酿,在港组成了一个松散型的“海岬”型散货货船合作体,召集人以许志勤为首。合作体形成的背景和市场转变有很大关系。港台两地华资船东拥有“海岬”型船的运力几乎占全球同类船总运力的60%,但中国加入WTO后,内地进出口煤、矿、砂相当部分的市场载量由外资船公司承运,许志勤和另外六位航商自发组成港台第一个散货船合作体,目的就是调集运力,承揽内地散货运输市场大宗的散货,藉此提高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创出一条适合华资船东生存之路,求得更大的发展。祖国是香港发展的强大后盾,而香港又是中国造船业走向世界的桥头堡。许志勤的创业经历印证了这一点。从1991年开始,香港和合航业集团屡屡向内地船舶制造企业送去打造散货船的订单,前后已造了十条。作为中船集团公司下属船厂的老客户,前几年,许志勤到上海出席新船下水仪式,中船集团负责人深情地向他致谢:“香港船东送来的一份份订单就像一把把金锤,让国内造船业叩响了世界之门。 ”

  根在舟山乡情是帆

  乡情是帆,牵着爱心一路慈航。在孩提时每每逢年过节,许志勤常常跟随祖父、父亲乘航船回定海周家塘看望曾祖母。但自从去台后,转瞬数十年间,他求学、创业、立家,辗转美国、日本和台湾、香港。闲暇时光,他常常在脑海中回忆起故乡的模样,在碧波荡漾的东海之中,千岛山水如画,故乡始终不曾忘怀。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许志勤偶然听说家乡出了一本《定海县志》,就从香港汇了4千元人民币订了50本《定海县志》,除了自己阅读珍藏外,还分送给家人和在香港的舟山同乡,让旅居海外的舟山人从字里行间感受故乡社会、经济方方面面的变迁。

  1993年5月,许志勤首次回故乡访问、祭祖。一别近半个世纪,当年的稚儿已经是花甲老人。故乡的变化令许志勤目不暇接,连连感慨“舟山发展真快”。这以后,许志勤回乡频频,或为投资兴业,或为捐资助学。每当别人问起许志勤是那里人,他总是回答说:“当然是舟山人呀,不管走得多远,我的根在舟山。 ”

  回报故乡造福桑梓

  回报故乡,造福桑梓,接力棒在许家传了三代,跨越了两个世纪。旧时的定海城关周家塘一带,许志勤的祖父、爱国实业家许廷佐曾开挖了一口水井,供乡邻使用,井边竖着一块石碑,上书:“为善最乐”。如今水井早已填平,石碑也无处寻觅。许廷佐的善举却长留志书,为家乡人称道。

  许廷佐在上海滩闯出实力后,不忘乡里,热心公益事业,乐于行善施惠、助学、济贫,做好事,被乡党誉为“为善最乐”的惠毅先生。他捐资建造了舟山西堠门灯塔,指引来往航船;把进出周家塘的木桥拆造为石桥,并铺设了半路亭到周家塘的石板路,桥即吴家桥,路名蓬莱路。备尝失学之苦的许廷佐,扶持家乡教育事业,不遗余力。 1924年秋,许公在原“三忠祠”内创办“廷佐义务”小学(解放后改为城关二小,现复名为廷佐小学,晋级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常年提供经费,让学生免费上学。是年,他又捐助定海南郊小学600元。1927年,许廷佐增办平民夜校,招收贫苦失学儿童,免收书籍费、油灯费,直至1936年。怀着对故土的深深热爱,许志勤的父亲和许志勤一代一代接力着这项共同的“爱心”事业。

  1985年起,许志勤的父亲许文贵和母亲许吴美娟先后五次向廷佐小学捐资,用于改善办学条件;1994年,许志勤捐资173万元,为廷佐小学建造了一幢面积2553平方米的教学楼,1995年,许文贵又捐款15万美元,购置计算机和语音教学设备。同年,许廷佐孙女唐许婉贞捐款10万美元在廷佐小学设立“唐氏奖教奖学金”。此后,许氏基金会又先后向廷佐小学捐款美元10.5万元、人民币43万元,用于进一步改善廷佐小学办学条件。 1998年,许志勤还先后代表许氏基金会捐资275万元,在定海蓬莱新村周家塘建成占地面积1047.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417.5平方米的“冬兰托幼中心”。 2004年10月,前来舟山参加廷佐小学建校八十周年庆典的许志勤欣然题词:“星光灿烂”。而许氏家族代代相传的善举,亦如星辰,光耀千岛。 2009年12月25日上午,香港舟山同乡会会长许志勤先生满怀祖籍教育事业的一腔赤忱,在舟山有关领导陪同下,冒着小雨走访廷佐小学。在走访过程中,许先生对学校办学特色、管理水平和师生文明素养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学校发展前景寄予了很高期望。许先生还就学校扩建设想与有关领导进行交流。

  弄潮商海投资故乡

  1993年5月首次回故乡考察时,许志勤就对舟山港水域开阔、港湾众多、深水岸线绵长的资源优势印象深刻。同年9月5日,他再次回乡,签订铁矿砂水水中转协议;12月,出资1000万美元,与舟山港务管理局、首都钢铁公司共同创办舟山首和中转储运有限公司。老塘山也在那一年成为我国最大的海上矿砂中转基地。

  2010年3月,香港舟山同乡会举行第11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暨庚寅年春茗联欢晚会,许志勤荣任新届香港舟山同乡会会长。许志勤在致辞时表示,该会成立于1989年,致力团结旅港乡亲,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并组团返乡访问及考察交流,许会长表示,在前任会长杨良鋆和周亦卿领导下,在各位乡贤的大力支持下,使会务蒸蒸日上。许志勤表示,将继续秉承历届的优良传统,努力联络乡亲,不断推进会务发展,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努力发挥为家乡经济发展及对外贸易的桥梁作用,与乡亲们共同开创舟山、香港两地交流合作,共创双赢。香港舟山同乡会20年来对促进舟山、香港的交流,服务乡亲等方面的贡献,舟山市政府有关领导给予高度的肯定。

http://dhnews.zjol.com.cn/dhnews/system/2011/03/18/013404184.shtml
----------------------------
台湾益利-许志坚

2011, June 16, 2:14 PM
台湾益利-许志坚


  新加坡股市,多了一家台资海运公司挂牌,勇利航业正是益利轮船的子公司。益利轮船,曾是台湾散装航运龙头,但在一九八二年第二次能源危机过后,面临负债累累、轮船荒废的窘境,经负责人许志坚锐意改革,终于驶向上市之路。

  十月中旬,益利轮船董事长许志坚与友人合资的香港勇利航业控股公司,在新加坡股票市场上市。上市一个月,股票涨了一倍,益利轮船在八○年代的「全球航运危机中」差点灭顶,却在二十年后的今天重新站起,还成为台湾第一家在新加坡上市的海运公司。消息传来,很多非航运界人士都在问:益利轮船是什么公司?许志坚又是谁?

  许志坚今年四十八岁,比起其他海运负责人年轻,但逾二十五年的资历却让他成为航运界的元老级人物。他的人脉存折特别丰厚,中船董事长卢峰海、前阳明海运董事长陈庭辉、甚至阳明历任董事长或总经理,许志坚全认识,也都有交情。

  去年营业额超过二十三亿元

  在基隆海洋大学,就有好几栋大楼由益利轮船捐助兴建。因此,海大学生对益利两字深具感情。目前,益利轮船拥有十艘散装货轮,相关企业勇利航业也有十艘散装货轮,两家公司营运规模相当,总营收是散装龙头裕民航运的三分之一。勇利去年营业额逾七千万美元(约新台币二十三亿五千万元),获利三千万美元(约新台币十亿一千万元),益利轮船的获利数字也相去不远。

  勇利航向新加坡上市,迈向另一个浪头高峰。它的母公司益利轮船,早已历经沉浮,曾经辉煌,曾经面临关门命运。

  一九二七年,中国仍处军阀割剧混乱的年代,中国第一艘「铁皮货轮」在上海黄浦江风光启航,这艘代表中国国力的货轮正是益利轮船许氏家族的货轮。这艘「铁皮船」之前,中国的船全是木制船;因此「铁皮货轮」的亮相,标志着许家的风光。

  后来随着国共内战,许家迁台;三十年前,益利仍是台湾最大的散装船运公司,旗下五十艘货轮已由第二代许文华当家。身为散装船龙头,许文华也担任中华民国商船联营总处主任委员等航运要职。

  许文华有六个小孩,许志坚是独子。因此,么儿一毕业,父亲便要他进入家族企业。许志坚毕业于美国缅因州的柯尔比大学(Colby College),主修历史与政治,和航运毫不相干。他非常抗拒父亲的安排,也讨厌轮船。不过一九八○年进入公司后,历经航运景气起落。许志坚大开眼界,也渐渐接受了命运的安排。

  五十艘船盛世曾一夕结束

  在航运高峰的二十五年前,日本造船贷款合约,就让许志坚印象深刻。合约中的借贷比率竟然高达一一○%(借贷比率越高,代表对景气或抵押品的价值越乐观),许文华向儿子说:「今天借钱订船,三年后交船时,船价又会成长二、三○%,所以借贷到一一○%很正常。」

  但在第二次能源危机过后,油价持续下滑,一九八二年,各大企业停止采购煤矿,恢复用油,散装轮船开始乏人问津。一九八四年,益利财务危机登上报纸头版。

  能源策略的改变,让益利面临求生困境。当时益利负债累累,轮船一艘艘荒废在港口,五十艘船盛世一夕间结束。这波危机到最后,益利只剩下六艘船,留下最后一丝气息。许志坚说:「真的,再没有什么可以吓我了!」

  跟着父亲学七年,许文华在一九八七年辞世,许志坚一肩扛下家族事业。他二十三岁就进益利轮船,当时所有航运界的活动与会议,父亲全放手交给他。

  人脉成了许志坚延续益利的最大资本。他说,航运公司在起步阶段格外重要,世华银行(合并后为国泰世华银行)的支持,是很重要的一股力量,当初稳住益利轮船的那六艘船,好几艘船因世华银行的支持而保住。不止国内,许文华留下来的资产也在海外。

  许志坚举了伦敦保险的例子,航运公司像一张空白的纸没背景,伦敦保险公司多数会拒保,或保费惊人,而他们会保留轮船母公司相关数据一百年,作为收费参考标准,过去益利轮船的表现,省下不少保费。

  历经潮起潮落,许志坚更谨慎,即使这两年散装货运大好,仍站稳进可攻退可守的策略。他认为这波散装航运景气,「至少还会好两年」;但他也提醒投资人,货柜轮部分会因为新船增加而影响运价,投资人要特别小心。



原文地址:http://user.qzone.qq.com/410128578/blog/1308192907
-------------------------------------------------
许廷佐
发布机构:定海史志办 发布时间:2012-01-05 14:13:18 发布者:编辑部 浏览次数:138

许廷佐(1882-1941),定海人。6岁丧父,靠母亲洗衣为生。13岁由外国传教士介绍去上海一外商饭店工作。他勤敏好学,服务周到,深受店主赞赏。十年后积蓄在百老汇路创办益利饭店,并销售进口名酒、汽水、饼干、罐头。不久又创办益利汽水厂、益利五金店、益利拆船打捞公司等企业。民国十一年(1922)与同籍朱葆三在上海创办舟山轮船公司,开辟上海—定海——穿山——海门(今椒江)航线。民国十五年又创办益利轮船公司,购置轮船经营上海—定海—温州航线,民国十八年再辟上海—定海—三门湾航线。同年发起组建“三门湾开埠公司”,自任经理,聘请比利时工程师设计,计划修筑10里防浪堤,围涂16万亩,建三门港,筑三门—义乌铁路,至杭州、宁波、温州公路,并计划创办造船厂、机械厂、采矿场、飞机场等,需资金300亿元。又以私产抵押,借政府公债50万元,建益利码头、堆栈、旅馆,上海商人闻风而至者百余家。不久“益利”轮在上海被劫,开发资金不济,商人纷纷掩囊裹足,工程停顿,遂忧愤成疾,病逝上海。

许廷佐热心教育事业,曾在定海捐建廷佐义务小学(今定海廷佐小学),又捐助城关南郊小学,受到浙江省政府嘉奖

http://sz.dinghai.gov.cn/view.asp?NewsID=264


-------------------------------------------------

第一家新加坡掛牌上市的台資海運公司
益利輪船從關門危機到上市路

    撰文 /    簡秀蓉
    出處 /    今周刊465期
         2005/11/17


第一家新加坡掛牌上市的台資海運公司
十 月中旬,益利輪船董事長許志堅與友人合資的香港勇利航業控股公司,在新加坡股票市場上市。上市一個月,股票漲了一倍,益利輪船在八○年代的「全球航運危機 中」差點滅頂,卻在二十年後的今天重新站起,還成為台灣第一家在新加坡上市的海運公司。消息傳來,很多非航運界人士都在問:益利輪船是什麼公司?許志堅又 是誰?

許志堅今年四十八歲,比起其他海運負責人年輕,但逾二十五年的資歷卻讓他成為航運界的元老級人物。他的人脈存摺特別豐厚,中船董事長盧峰海、前陽明海運董事長陳庭輝、甚至陽明歷任董事長或總經理,許志堅全認識,也都有交情。

去年營業額超過二十三億元

在 基隆海洋大學,就有好幾棟大樓由益利輪船捐助興建。因此,海大學生對益利兩字深具感情。目前,益利輪船擁有十艘散裝貨輪,相關企業勇利航業也有十艘散裝貨 輪,兩家公司營運規模相當,總營收是散裝龍頭裕民航運的三分之一。勇利去年營業額逾七千萬美元(約新台幣二十三億五千萬元),獲利三千萬美元(約新台幣十 億一千萬元),益利輪船的獲利數字也相去不遠。

勇利航向新加坡上市,邁向另一個浪頭高峰。它的母公司益利輪船,早已歷經沉浮,曾經輝煌,曾經面臨關門命運。

一九二七年,中國仍處軍閥割劇混亂的年代,中國第一艘「鐵皮貨輪」在上海黃浦江風光啟航,這艘代表中國國力的貨...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v1/content_print.aspx?a=W20051100204
------------------

    May 21 Mon 2007
    台灣國際造 >>益利許志堅為中船更名案打官司



中正紀念堂更名案鬧得正兇,中國造船公司在今年三月一日為了更名
為台灣國際造船公司召開的股東會,當時以創始股東,也是最大民間
股東身分強烈反對的益利輪船公司旗下的開隆航業公司董事長許志堅
,在中船官方代表動用表決權通過更名案後,並未就此罷休,近日以
大股東、經濟部代表開會當天並未出具指派文件,未達到可做為決議
之前提要件,向台北地方法院提出民事訴訟,要求法院撤銷股東會決
議。
許志堅在股東會當天,是帶著律師與公司高階主管與會,以中船創始
股東身分堅決反對中船更名,讓原本預定半小時結束的耗了四個小時
才結束。許志堅認為,中船是商業公司不是政治團體,國號都還沒改
中船為何要改名且危及公司商業利益,未來並可能因為政黨輪替陷入
永無止盡紛擾的,當時許志堅就表示將循法律途徑制止更名。
<摘錄工商A11版>http://racky168.pixnet.net/blog/post/10564960-%E5%8F%B0%E7%81%A3%E5%9C%8B%E9%9A%9B%E9%80%A0-%3E%3E%E7%9B%8A%E5%88%A9%E8%A8%B1%E5%BF%97%E5%A0%85%E7%82%BA%E4%B8%AD%E8%88%B9%E6%9B%B4%E5%90%8D%E6%A1%88%E6%89%93%E5%AE%98%E5%8F%B8
--------------------------


中華日報航運電子報/102.9.12

益利捐贈船錨為海大增添海洋意象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為紀念益利公司成立85週年以及感謝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創校60年來培育出無數的優秀航輪人員,益利董事長許志堅特別捐贈海洋大學校門口「海洋意象」船錨景觀,並於昨(11)日上午正式落成揭幕,為海大增添新的亮點。許志堅董事長表示,海洋大學長期以來培育了許多優秀的校友,尤其在海運、造船等領域,對於相關產業及國家經濟發展有很大的貢獻,希望未來海大能夠培育更多產業需要的人才,解決目前海運人才斷層的問題。

船錨景觀捐贈及揭幕典禮,分為兩個階段舉行,首先在海大第二演講廳舉辦捐贈典禮,由張清風校長代表教育部頒贈益利公司許志堅董事長「 教育部捐資教育事業獎 」,接著前往校門口進行船錨景觀揭幕。

海大校長張清風表示,海大除了在教學研究具有海洋特色之外,校園也應該充滿各種海洋相關的元素,非常感謝許志堅董事長的捐贈,除了捐贈船錨之外還捐款超過百萬建置景觀基座及相關設施,讓海大增添了更多海洋的意象。為了感謝益利公司的義舉, 除了頒贈教育部銀質獎牌章之外,也將列冊並存放在校史博物館。

本次捐贈之船錨屬無桿錨,為益利公司遠洋散裝船菁利輪所有,載重噸為36,174公噸,錨重6,900公斤。

益利輪船股份有限公司係由許廷佐創立於民國16年,後由許志堅董事長父親許文華繼承業務發展日趨壯大,主要經營輪船客貨運輸業務、受客委託代理航運業務、兼營國內外所獲匯運費收入項下進口物資之銷售業務、並為同業間政府成造船及金融機構承擔保証業務。

http://www.cdnsp.com.tw/news/newsold/102/10209/nw0912/03.HTM
=========================================

爭「中船」名 益利、台船興訟
2014年01月14日 04:10
記者張佩芬/台北報導

    小字型
    中字型
    大字型

1043 點閱
2/10
我要評比

    0

益利、台船爭名事件簿
益利、台船爭名事件簿

曾經是國內最大散裝船公司的益利輪船,由於是中國造船公司原始股東,2007年中船更名為台灣國際造船公司時,該公司董事長許志堅因堅決反對更名,並另行申請設立中國造船公司獲准,引發與台船間的訴訟爭議。

許志堅將於今日在媒體刊登廣告,強調擁有「中國造船」,他並表示,若台船肯將公司名改回中船,他也願意無條件奉還公司名稱。

這場民股與官股間的正名保衛戰,可追溯至37年前許志堅的父親許文華因響應政府十大建設,由益利輪船投資1.1億元成為中船原始股東,後來更成為最大民間股東,持有一千多萬股。2007年3月民進黨執政時期,要求中船更名為台船,中船召開股東會討論,許志堅便以最大民股身份帶著律師與公司高階主管堅決反對中船更名,讓股東會整整開了4小時,最後是官方動員官股代表強行通過更名。

之後許志堅除了提出會議無效告訴,也立刻登記設立中國造船股份有限公司,當時台船向經濟部要求不予核准,但第2年經濟部即駁回台船要求,准其設立,目前中船主要業務是經營造船顧問與修船業務。

許志堅昨(13)日指出,法院以全案有經過董事會與股東會通過為由,判他更名案敗訴。而台船去年突然又以「中國造船」是台船多年知名招牌,台船有註冊商標理由,向法院主張中船名稱不能使用;益利則主張「中國造船」與「中船」兩個商標都已超過5年完全沒有使用,無權提出要求,目前雙方還在打官司。

此外,台船股票上市後,許志堅曾經利用股價高檔要賣出股票,未料台船以董事會曾決議原始股東必須以每年紅利逐年彌補過去虧損,要益利負擔約2,600萬元虧損為由,制止益利賣股,一審法官以債務超過15年無效判益利勝訴,二審法官卻判台船董事會決議有效,目前再上訴中。

許志堅抱怨馬英九政府太軟弱,沒能為台船正名,因此決定今日起在海內外主要海運媒體以中國造船公司名稱刊登廣告,紀念他的父親許文華。

許志堅表示,他這麼做是要宣示他擁有「中國造船公司」名稱的主權;另希望大家知道,若非他登記保有中船,這個名稱早就被大陸造船廠拿去用,現在大陸造船業只能用中國船舶等其他名稱。他並強調已告知歷任台船董事長,只要台船願永久換回原名,他將無條件將「中國造船」名稱奉還。

許志堅透露,他的父親許文華當年原本是要投資中鋼,卻應政府要求改投資中船,前35年沒有發過一毛紅利,還經歷3次減資,投資完全無法回收不說,如今他還花錢保為政府保留中船這個名稱。

目前益利旗下勇利航業公司是在新加坡與香港上市的公司,經營船舶約20艘。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114000150-260204
=======================
許志勤
2011年03月18日16:19 定海新聞網

  許志勤(1933—),舟山定海城關人,是許廷佐先生的孫子,許文貴先生的兒子,1933年出生於上海。 1949年隨父母去台灣,1952年赴美留學,1957年獲路易斯安那州州立大學學士學位,1959年獲堪薩斯州州立大學碩士學位,擅長遠洋船的設計。 1959年學成返回,協助家族發展航海事業,1975年他接過父親肩上的擔子,執掌家族事業,成為香港和合輪船公司、台灣新興航運公司、台灣中華商船職業學校、香港國際中華中轉儲運有限公司的董事長。並任香港船東協會執行委員、香港航業協會董事長等職。現為香港和合航業集團董事長。 1995年,被授予舟山市榮譽市民。

  祖輩精神激勵一生

  許志勤出生在上海,童年少年時期在上海這個繁華的大都會度過。但受祖父、父親的影響,對故鄉舟山同樣懷著深厚的感情。許志勤尊崇祖父,在許志勤的心目中,祖父許廷佐無疑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灘的一個傳奇。祖父許廷佐(1882~1941),浙江定海人。幼年時靠寡母洗衣為生,10餘歲從師習銅匠。稍長,離開舟山,隻身闖蕩上海,先在工廠學過翻砂,後在外商開辦的飯店幹過領班,數年辛勞薄有積蓄,娶周家塘女子周冬蘭為妻。 1916年在百老匯路開設益利飯店。後創辦益利汽水廠、益利缺罐頭廠五金店、及益利拆船打撈公司。上世紀二十年代起,祖父涉足航運業,與同鄉合股建造“舟山輪”,創辦益利輪船公司,在江、浙、滬沿海城市間開闢了多條航線,成為當時上海航運界的新銳。為上海著名企業家。

  許廷佐可以說是三門縣的開縣鼻祖,民國18年(1929)上海總商會推薦許廷佐承辦民國時的特區三門灣商港開發,他們以上海實業家的實力為後盾,擬就開發三門灣商埠計劃書,決心將三門灣建設成集實業、貿易、港口、航空為一體的商埠。該計劃得到民國政府批准。隨後,許廷佐即在上海虹口百老匯74號設立三門灣闢埠公司。並首先在巡檢司建造了益利碼頭、三門灣旅館和商店等,開設益利輪班,並著手測量三門灣至義烏鐵路線路。民國20年(1931)6月,許廷佐等上海實業界12人發起組織三門灣興業股份有限公司,開辦了漁鹽、墾牧、磚瓦廠,招收股東。以許廷佐為代表的上海實業界的到來,使三門灣開發思路變得更為明晰,許廷佐在他向民國政府提交的開發三門灣的報告書中,第一次提出了建立三門縣的主張,“以灣口之南田縣遷移健跳,改為三門縣以發展實業”。許廷佐說:“天台靈氣鍾於三門,自海上觀之,宛若蓬萊仙島,則煙台、青島不能擅於前,澳門、香港且以形勢褊狹而自卑矣。 ”民國29年(1940)6月14日,三門縣獲民國政府批准成立。上海等地來考察的民族資本家絡繹不絕,附近工商者競相遷居巡檢司。三門灣闢埠計劃正在實施中,不幸益利輪船在三門灣海上被海盜搶劫,嚴重影響了股東招收。三門灣開發雖受挫,但許廷佐開發的決心和毅力未減。民國21年(1932)春,他又組織考察團來健跳、蛇蟠、巡檢司勘察。並邀請漁業專家朱元鼎教授和復旦等5所大學師生來三門灣考察。終因時局動盪,開埠計劃未能實現。但他的膽魄,他的見識,他的愛國之心,對許廷佐後人的最好激勵,影響了許志勤的一生。

  放棄夢想續寫輝煌

  1949年大陸解放前夕,許家船隻被國民黨徵用,少年許志勤隨父母去了台灣,許文貴繼承家業拓展海外航運事業,許家在台灣百名富豪排名中列96位。

  許志勤大學畢業後,曾經夢想做一個飛機製造工程師。但後​​來為了續寫航海世家的輝煌,他放棄了夢想,執掌航運公司。 26歲那年,學機械製造的許志勤從美國堪薩斯州州立大學畢業獲得碩士學位。許志勤因為學業優秀,美國一家航空公司相中了他,“造飛機”——一個很“誘人”的夢想開始在他火熱的心頭閃燃。正當他在飛機製造工程師的路上剛剛起步,父親的來信一下改變了許志勤的人生軌跡。 1959年,身為航海世家傳人的許文貴希望兒子回來打理家族事業。許志勤答應父親“只試兩年,不成功就接著在美國造飛機。 ”但這一“試”,就是大半輩子。許志勤接受父親的安排從美國飛赴日本,為家族企業和合輪船公司開闢海外市場,在日本建立了東京協興株式會社。上世紀八十年代,國際航運市場興起巴拿馬型散貨船。這類船載貨量大,船價穩定,且在國際市場上較易尋到租家,盈利豐厚。許志勤秉承家族穩健的經營理念,這二十多年來一直經營運作“海岬”型散貨船,業界人士稱,香港和合航業旗下的船隊“成色最純”,清一色是17-18萬載重噸的“海岬”型散貨船,總運力達到265萬噸。幾十年來,許志勤執掌的家族企業規模不斷擴大,香港和合輪船公司已成長為國際知名航業集團,新興航運公司則是台灣頗具影響力的上市企業。 2005年12月,包括香港和合航業集團在內的港台兩地七家國際知名的散貨船東,幾經醞釀,在港組成了一個鬆散型的“海岬”型散貨貨船合作體,召集人以許志勤為首。合作體形成的背景和市場轉變有很大關係。港台兩地華資船東擁有“海岬”型船的運力幾乎佔全球同類船總運力的60%,但中國加入WTO後,內地進出口煤、礦、砂相當部分的市場載量由外資船公司承運,許志勤和另外六位航商自發組成港台第一個散貨船合作體,目的就是調集運力,承攬內地散貨運輸市場大宗的散貨,藉此提高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創出一條適合華資船東生存之路,求得更大的發展。祖國是香港發展的強大後盾,而香港又​​是中國造船業走向世界的橋頭堡。許志勤的創業經歷印證了這一點。從1991年開始,香港和合航業集團屢屢向內地船舶製造企業送去打造散貨船的訂單,前後已造了十條。作為中船集團公司下屬船廠的老客戶,前幾年,許志勤到上海出席新船下水儀式,中船集團負責人深情地向他致謝:“香港船東送來的一份份訂單就像一把把金鎚,讓國內造船業叩響了世界之門。 ”

  根在舟山鄉情是帆

  鄉情是帆,牽著愛心一路慈航。在孩提時每每逢年過節,許志勤常常跟隨祖父、父親乘航船回定海周家塘看望曾祖母。但自從去台後,轉瞬數十年間,他求學、創業、立家,輾轉美國、日本和台灣、香港。閒暇時光,他常常在腦海中回憶起故鄉的模樣,在碧波蕩漾的東海之中,千島山水如畫,故鄉始終不曾忘懷。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許志勤偶然聽說家鄉出了一本《定海縣志》,就從香港匯了4千元人民幣訂了50本《定海縣志》,除了自己閱讀珍藏外,還分送給家人和在香港的舟山同鄉,讓旅居海外的舟山人從字裡行間感受故鄉社會、經濟方方面面的變遷。

  1993年5月,許志勤首次回故鄉訪問、祭祖。一別近半個世紀,當年的稚兒已經是花甲老人。故鄉的變化令許志勤目不暇接,連連感慨“舟山發展真快”。這以後,許志勤回鄉頻頻,或為投資興業,或為捐資助學。每當別人問起許志勤是那里人,他總是回答說:“當然是舟山人呀,不管走得多遠,我的根在舟山。 ”

  回報故鄉造福桑梓
< br>  回報故鄉,造福桑梓,接力棒在許家傳了三代,跨越了兩個世紀。舊時的定海城關周家塘一帶,許志勤的祖父、愛國實業家許廷佐曾開挖了一口水井,供鄉鄰使用,井邊豎著一塊石碑,上書:“為善最樂”。如今水井早已填平,石碑也無處尋覓。許廷佐的善舉卻長留志書,為家鄉人稱道。

  許廷佐在上海灘闖出實力後,不忘鄉里,熱心公益事業,樂於行善施惠、助學、濟貧,做好事,被鄉黨譽為“為善最樂”的惠毅先生。他捐資建造了舟山西堠門燈塔,指引來往航船;把進出周家塘的木橋拆造為石橋,並鋪設了半路亭到周家塘的石板路,橋即吳家橋,路名蓬萊路。備嘗失學之苦的許廷佐,扶持家鄉教育事業,不遺餘力。 1924年秋,許公在原“三忠祠”內創辦“廷佐義務”小學(解放後改為城關二小,現復名為廷佐小學,晉級浙江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常年提供經費,讓學生免費上學。是年,他又捐助定海南郊小學600元。 1927年,許廷佐增辦平民夜校,招收貧苦失學兒童,免收書籍費、油燈費,直至1936年。懷著對故土的深深熱愛,許志勤的父親和許志勤一代一代接力著這項共同的“愛心”事業。

  1985年起,許志勤的父親許文貴和母親許吳美娟先後五次向廷佐小學捐資,用於改善辦學條件;1994年,許志勤捐資173萬元,為廷佐小學建造了一幢面積2553平方米的教學樓,1995年,許文貴又捐款15萬美元,購置計算機和語音教學設備。同年,許廷佐孫女唐許婉貞捐款10萬美元在廷佐小學設立“唐氏獎教獎學金”。此後,許氏基金會又先後向廷佐小學捐款美元10.5萬元、人民幣43萬元,用於進一步改善廷佐小學辦學條件。 1998年,許志勤還先後代表許氏基金會捐資275萬元,在定海蓬萊新村周家塘建成佔地面積1047.4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417.5平方米的“冬蘭托幼中心”。 2004年10月,前來舟山參加廷佐小學建校八十週年慶典的許志勤欣然題詞:“星光燦爛”。而許氏家族代代相傳的善舉,亦如星辰,光耀千島。 2009年12月25日上午,香港舟山同鄉會會長許志勤先生滿懷祖籍教育事業的一腔赤忱,在舟山有關領導陪同下,冒著小雨走訪廷佐小學。在走訪過程中,許先生對學校辦學特色、管理水平和師生文明素養給予了充分肯定,並對學校發展前景寄予了很高期望。許先生還就學校擴建設想與有關領導進行交流。

  弄潮商海投資故鄉

  1993年5月首次回故鄉考察時,許志勤就對舟山港水域開闊、港灣眾多、深水岸線綿長的資源優勢印象深刻。同年9月5日,他再次回鄉,簽訂鐵礦砂水水中轉協議;12月,出資1000萬美元,與舟山港務管理局、首都鋼鐵公司共同創辦舟山首和中轉儲運有限公司。老塘山也在那一年成為我國最大的海上礦砂中轉基地。

  2010年3月,香港舟山同鄉會舉行第11屆理事會就職典禮暨庚寅年春茗聯歡晚會,許志勤榮任新屆香港舟山同鄉會會長。許志勤在致辭時表示,該會成立於1989年,致力團結旅港鄉親,積極參與社會活動,並組團返鄉訪問及考察交流,許會長表示,在前任會長楊良鋆和周亦卿領導下,在各位鄉賢的大力支持下,使會務蒸蒸日上。許志勤表示,將繼續秉承歷屆的優良傳統,努力聯絡鄉親,不斷推進會務發展,並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努力發揮為家鄉經濟發展及對外貿易的橋樑作用,與鄉親們共同開創舟山、香港兩地交流合作,共創雙贏。香港舟山同鄉會20年來對促進舟山、香港的交流,服務鄉親等方面的貢獻,舟山市政府有關領導給予高度的肯定。

http://dhnews.zjol.com.cn/dhnews/system/2011/03/18/013404184.shtml
=================








離婚見證人板橋離婚證人三重離婚證人蘆洲離婚證人中和離婚證人新莊離婚證人







新店離婚證人三重離婚證人中和離婚證人蘆洲離婚證人







遺囑見證人結婚證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renefpkg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